Saturday, March 31, 2012

等待的心情

等待的时间,总是感觉特别漫长。 

明明事情本身并没有这么可怕,但等着等着,就控制不住地胆怯。 

尤其当将要来临的是一件不想面对的事,例如考试、面试、应酬等,等待的心情更是煎熬。 

就连本来将要面对期待已久的开心事,但在等待的过程中,那份热情也会逐渐冷却。 

做任何事都好,有时需要深思熟虑,有时则需要一股冲动。 

心头挂个勇字,什么都不想地冲锋陷阵,反而觉得一切其实没有想象中困难。 

顾虑太多,总是图添烦恼,等的时候就越来越怕。 

只是,许多事情都设下了时限,不到时机断不会发生,等待,成了每件事的必经阶段。 

要怎么令等待的时间容易过些,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 

其中,积极的心态,投入的心情非常重要。 

凡事要往好处想,多考虑事情的好处,或多想象过后如何庆祝等,都是不错的办法。 

在事情发生的当儿,反而平静了许多,因为已经没有时间胡思乱想。 

有些事不必思考,做了再说。 

等到一切结束后,就会惊喜地发现,难关已经顺利度过,而且放松下来的感觉真好。 

发现自己成功跨越障碍后,更增添一份满足感。 

逃避只可一时,不能一世。 

许多事情无论多么不想,还是必须要面对。 

勇敢应对的方法,就是要做到坦然。 

只要将一切视为学习和磨练的机会,就不会这么介怀,还会期待迎接挑战。 

或者将得失放下,以平常心面对,自然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不是每件事都要非赢不可,退一步,真的可以海阔天空。 

做人就是要尽量享受每一个过程,包括期待的,不期待的,愉悦的,困难的。 

学懂这个道理,就不会再害怕等待,而能够享受等待的乐趣。

Thursday, March 29, 2012

职业病

从前听说的职业病是指在生活中随时都专业上身,譬如当老师的会不自觉地以带有威严的口吻说话,当厨师的在用餐时会禁不住评价食物品质和烹调方法等等。

其实职业病的原意真的就是一种病症,指的是长期从事某种工作的人所患上的生理或心理损伤,例如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城市人最容易罹患的职业病首属“鼠标手”,即长时间使用鼠标的手指和腕关节疼痛。

在现今社会,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泛滥,只要坐进办公室,就无法避免不断造成职业性劳损。

最近忙到天昏地暗,本来稍有好转的手腕又回痛了。

总是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为了生活,多么不想还是要撑下去。

赚钱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如果要尽心尽力工作,必然要有所牺牲。

发明鼠标的人令电脑世界跨进了一大步,但也无形中令人类的健康向后退。

除了鼠标手,各种职业病还包括颈椎痛、腰背痛、眼睛过劳等。

压力更大的打工族还会出现偏头痛、失眠、抑郁等症状。

这些问题,其实只要放松一点,少拼一点,看开一点,自然药到病除。

无奈,责任感和竞争力是导致职业病的主要原因。

松懈者、偷闲者、落后者,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于是,虽然继续这样工作不利于健康,还是不能停止。

总不能对老板说,我有职业病,可以少做一点吗?

老板大概会回答,那你的薪水也少拿一点咯!

人类总是无止境地追逐名利,选择将最重要的东西忽略。

明知有一天蓦然回首会有所遗憾,仍然没办法在这一刻放下执著。

庸碌一生,赔上健康,似乎是大多数人的不归路。

Thursday, March 15, 2012

徒劳无功



所以说,越来越不喜欢看恐怖片。

除了因为年纪增长而心脏较弱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恐怖片了无新意。

如果要简单地形容《Woman in Black》这部电影,我会说它是一部水准中上,但令人失望的片子。

影评人给予它不错的评价,应是基于其惊吓效果确实不错,加上演员表现称职。

打败佛地魔之后步入成人世界的哈利波特,向观众展现出不一样的演技。

虽然还是怀念小时候的 Daniel Radcliffe 那副疯魔全球的可爱模样。

他选择这部电影重新出发,算是好的开始。

至少,这绝对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有一定诚意和心思。

可惜的,就是故事没有新意,结局的转折极不漂亮。

看完电影后,脑中除了印象深刻的吓人镜头,以及令人唾弃的结局外,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这是关于一个复仇的鬼故事,主角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受到牵连,还要无辜丧命。

故事情节已不算强了,最后还要来个陪葬结局,看了真的一肚子不爽。

听说这是改编自一部畅销小说,实在不明白那畅销的点在哪里。

主角不必是救世主,也不必是驱魔勇士,但至少不用大费周章解谜兼努力阻止悲剧发生后还是死得不明不白。

当然,主人公不是非要存活不可,但就算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死得有价值,死得令人感动流涕,譬如和那厉鬼激烈搏斗后与之同归于尽啦,或是为了唤醒厉鬼的良心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啦,更可以在消灭厉鬼后不自觉受到诅咒而难逃一死啦...

如此这般,才可带出一个平凡人也可以拯救世人的正面信息,而不流于单纯的恐怖悲剧。

当一部电影讲述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完全白费,还要凄凄惨惨地死去,而且什么也没有改变,请问,意义在哪里啊?

当观众随着主人公的心情经历忽高忽低,步步接近真相,看着主角不顾危险帮助复仇者母子团聚,以为风波就此平息之际,最后却宣告厉鬼根本没有受到感动而罢手,还要夺去主角父子性命,再添两条冤魂,真是何其委屈。

主角那已逝的妻子还要出来迎接两父子,手牵手共赴黄泉,有人说这是团圆的结局,真想吐口水。

这算哪门子的团圆?人生观也太消极了吧?

那种感觉就像你打游戏机辛辛苦苦过关斩将,以为终于可以通关 Clear Stage 的时候,游戏画面显示,其实大魔王是不死之身,玩家根本不可能打赢,最后还要将你的所得分数归零,让你和其他人一起登上失败排行榜,再赠送一个“感谢参与”锦旗。

如果结局不能令人信服,那任何作品都不能算是成功。

个人认为这一部水准之作就毁在结局上面。



这不禁让我想起另一部也是教人摸不着头脑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场景确实华丽夺目,演员确实个性突出,但一样故事薄弱兼结局雷人。

一个长期压抑的皇后,一个百般孝顺的儿子,为了反抗皇帝的残酷对待而劳师动众引发腥风血雨,结果全部人死光光,而那个活着的冷血皇帝依然残酷依然无动于衷。

这一场血流成河的战役最后仍然什么也没有改变,请问编剧,你在传递“人生是徒劳无功”的讯息吗?

不能理解这类故事的意义何在。

这不是一部写实片,更不是改编自真人真事。

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一场徒劳无功的斗争,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反派,只会令人觉得前面所有的苦心经营和悉心铺陈都是多余的。

这个世界的悲剧很多,徒劳无功的事更多,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不需要再从虚构世界中了解这种讯息。

执著复仇可以,惨绝人寰也可以,但不要这么强调“反抗无用,接受你的悲惨命运吧”。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结局不错,但本人就会给 100 个 Unlike。

到了这把年纪,对电影的要求不只是娱乐而已,而是寻求值得令人回味和深思的故事。

看完任何作品后,只希望可以找到思考的空间和余韵,而非只有一片空洞和苍白的印象。

这样的要求有太高吗?

Sunday, March 11, 2012

微小的力量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人在黄昏时分到海边散步,远远看到一个小孩不断地重复做着抛掷的动作。

那个人走近一看,发现小孩将许多只被海水冲上岸的海星一个接一个丢回海里。

大人说:“这么多海星,你是救不完的,不要浪费力气了。”

小孩说:“至少我手上的这一只就可以活了啊!”

如果你的力量渺小得只能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却可能影响不了大局,你还会花费力气去做吗?

身为凡夫俗子,对于成效不大的事情,我们通常会选择袖手旁观。

面对墨守成规的陋习如是,面对环保这个课题亦如是。

曾经是这么美丽的蓝色星球,在人类的肆意开发和滥用之下,已经千疮百孔。

高度发展的结果,往往就是牺牲了清新的环境和纯净的大自然。

人类每天制造的垃圾已不能单用吨位来计算了,连能源也任意挥霍浪费。

世界一直在追赶经济发展,一直研发更先进的科技和更精密的仪器,过程中到底消耗了多少资源,恐怕是天文数字。

高科技产品所需的稀土厂与核电厂,站在自然环境的角度看来只有万千祸害。

多少工业废料被弃置,多少污水秽气被排放,多少自然生态被破坏,实在不敢计算。

四周可见的乌烟瘴气,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说明人类的最大目标永远是发展发展发展,管它地球是否负荷得了。

难道,我们永远只懂得予取予求,而不懂得珍惜爱护?

我们是否必定要使用这么多塑料袋?是否一定要不断购买最新款的科技产品?室内冷气真的有必要开到寒风刺骨的程度?

整栋玻璃大厦看起来多么美观酷炫,却是造成光污染和高耗电的源头。

一直热衷于追求时尚潮流的人们,始终只记得当下的威风夺目,根本不会考虑到什么节源还是节能的问题。

环保不是一个高深遥远的课题,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切身问题。

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接触的所有东西,都是珍贵的资源。

就算做不到扭转乾坤,但至少要尽一己之力,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也应该要做的事。

所谓聚沙成塔,许多人的一小份力量,就可凝聚成一股推动改变的强大力量。

如果人人都不做,当然什么都做不了。

可能的话,平日少用塑料袋和免洗餐具、少买非必要的商品,尽量循环再用、节省水电等等。

纵使不能改变地球已受严重污染的事实,或许也不能恢复从前那片净土的原貌,但我们能够减少破坏,让大地多点喘息的机会。

我们渺小,但不表示我们做的事微不足道。

就算是一点点的细微改变,也是好的。

就像故事里的小孩一样,即使挽救不了每一处绿洲,但至少,我们有能力保护近在身边的环境。

为了自己也好,为了下一代也好,无论力量多么微薄,尽一点努力拯救一片绿叶,也算功德一件。

要想成就大业,就要从小事做起。

Tuesday, March 6, 2012



看到这个画面,很难不被打动。

如此震撼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在关系疏离、人情淡漠的世界,仍然看到至情至圣的孝行。

如果读过二十四孝的故事,大概会发现孝行都是听的居多,鲜少亲眼看过。

在现今这个追求功名利禄的社会,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向上爬或与友同乐的机会,专心守护在亲人身边?

孝子说,他没有那么好、不够孝顺,没有照顾好母亲,才让老人家摔伤左脚骨折。

悉心照料从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双亲,本是理所当然,却又越来越难能可贵。

在笑贫不笑娼的年代,金钱往往蒙蔽了良知、道义、情感。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长期需要照顾无法自理的亲人,许多人可能宁愿每天加班工作。

不少老人家纵使子孙满堂依然晚景凄凉,证明养儿防老已不再是天经地义。

孝行哥的举动,能够唤醒多少颗冷漠的儿女心?

每个人都会老,都会走到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将心比心,事亲至孝,方才符合千年来传承的伦常道德。

一生人当中,除了接受父母施与的无限宠爱,在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是否能够回馈同样的爱?

相信这是许多城市人心中的疑惑。

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热潮退却后,世人的孝心是否会再次冰封?

在每天忙碌追逐名利的空隙间,是否曾回头看看父母的容颜,留意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感受?

你宁愿沉浸在一堆无聊的应酬之中,还是愿意抽出时间陪伴父母一时三刻?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忘记了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不妨注意他们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风霜。

双亲一年一年老去,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和他们相处?

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短暂,行孝最重要是及时。

Sunday, March 4, 2012

曼谷之旅

或许是受了媒体报道的影响,从前对泰国这个国家的印象总是不好。

罪案、暴乱、贫穷,各处充斥着各种对它不利的新闻,令人总是对这个号称“天使之城”的地方有所保留。

成长之后,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客观地看事情,方才发现凡事都有好坏两面,只视乎哪一面被放大。

许多从泰国旅游归来的朋友都盛赞该国的风土民情,于是决定亲身踏上这个充满争议性的地方一探究竟。

虽然只是踏足首都曼谷,已足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繁忙的交通、拥挤的人潮、琳琅满目的商业活动、先进方便的捷运系统,无不表现出摩登的都会气息。

虽然不及东京上海香港一般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曼谷却拥有别树一帜的特色。

譬如说,曼谷的生活节奏较慢,鲜少见到街上行人疾步飞奔的景象。

人民看起来普遍友善平和,感觉就像邻里社群一样,不会令人有压迫感。

单从游客身份所接触到的服务而言,或许曼谷市民的工作效率和能力比不上其他城市,但却多了一份悠然自在。

工作对于他们,似乎都不是一件苦差,不会强求完美,不会追赶绩效。

你在这里未必能享受到一流的服务,但能感受到人们的单纯质朴。

服务人员不一定笑容可掬,但一定不会摆臭脸或心不甘情不愿。

这样的真,在许多更先进更发达的城市也未必看得到。

我倒欣赏这种不造作的态度,以及还是维持基本礼貌的修养。

曼谷既有一切方便的设施,也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古朴街道。

人与人之间没有隔着一道厚墙,就连动物园的隔离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靠近,让人和动物得以近距离接触。

没有玻璃阻隔的老虎毛发感觉如此柔软,和长颈鹿面对面是充满乐趣的全新体验。

体形庞大的大象在人群里穿梭,乖巧地用长鼻子卷黄瓜吃,自然得如此可爱。

平静的氛围,融洽的相处,和那个在新闻中暴动示威、受炸弹袭击的曼谷仿佛是两个世界。

宁可相信,大部分的人民皆知足常乐,爱好和平。

宁可相信,这样的面貌就是泰国的真实写照。

透过这趟曼谷之旅,确实了解到不能以偏概全的道理。

回到整齐规律的新加坡,不觉有点怀念人文气息浓厚的曼谷。

将来若有机会,必会再度拜访天使之城。